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脑梗死

概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病因

研究结认为: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基础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等。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40-64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其常合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或对应的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脑梗死的前驱症状无特殊性,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脑梗死发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神经系统的症状与闭塞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及邻近受累脑组织的功能有关,这有利于临床工作者较准确地对其病变位置定位诊断。

 

以下为我们临床中年常见又典型的几个症状:

1、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2、口角歪斜

3、言语不清或语言理解障碍

4、头痛/头晕伴呕吐

5、双眼凝视

6、复视或视物模糊

7、意识障碍

8、抽搐发作

诊疗特色

一、超早期溶栓治疗

脑科中心由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脑外科组成,其中神经内科为国家卒中联盟认可的卒中中心单位,我院卒中中心整合神经内科、脑外科、介入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影像科、康复科等医疗资源,实现院前、院内及院后的无缝对接,打破各学科的壁垒,优化卒中救治流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体系内各部门、各专业的“化学融合”,建立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快速、流畅、高效的卒中绿色通道,实现对卒中特别是急性期卒中的高效、规范救治。2018年通过国际JCI评审后,我们卒中绿色通道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DNT(卒中发病到使用静脉溶栓药物时间)目前已缩短到平均30分钟以内,得益于卒中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溶栓比例,降低残疾率、致死率及治疗费用。

二、脑血管介入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主要是指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和取栓技术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技术。我院脑科中心介入治疗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介入治疗已为广大患者带来了良好的获益。

三、早期康复

康复团队为脑卒中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针灸、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心肺功能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费用,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

上一篇
项目公示
下一篇
苏施雅
 回到主页
所有文章
×

还剩一步!

确认邮件已发至你的邮箱。 请点击邮件中的确认链接,完成订阅。

好的